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名单劳动与节庆日辛德勒的名单的文化解读(2)

来源:劳动保障世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影片后续的情节里,犹太人又一次被从居住区中强制驱逐出去,一部分人被现场屠杀,一部分被纳入了劳动营(Labor Camp)。在这个驱赶犹太人的过程中,

影片后续的情节里,犹太人又一次被从居住区中强制驱逐出去,一部分人被现场屠杀,一部分被纳入了劳动营(Labor Camp)。在这个驱赶犹太人的过程中,再次出现了犹太人在书记员的桌子之前排队的场面,他们被按照性别分开,送入劳动营。电影在这个段落里一再提到:在犹太人被甄别的过程中,所有人都必须排队,但存在着“好的队伍”(Good Line)和“坏的队伍”,它们分别呼应着影片后续情节中的“好的名单”(Good List)和“坏的名单”。电影还展现了占领军在隔离区手持名单搜索居民家庭,搜捕和枪杀名单上犹太人的场面。这同样显示了那些表面看来缺乏秩序的排挤和迫害,那些强迫排队,强制甄别,按照名单处决的过程,遵循的是“理性”和“严谨”的工作方案,这是电影承载的悖谬的历史面貌。

“二战”中的劳动营是集中营的一种类型,它往往并不专门建造用于种族屠杀的现代设施(如毒气室),而是以强迫劳动和虐待的方式压榨犹太人,并有计划地在集中营内外进行暴力屠杀。电影里的辛德勒曾以贿赂的形式,让劳动营里的书记员将特定的犹太人纳入工人名单,以便他们能在集中营外相对安全的军需工厂工作,比如年老的帕尔曼夫妇、聪明的孩子亚当和犹太拉比里瓦图。⑤被纳入名单、获得在工厂劳动资格的犹太人,将获得较多的生存机会。战争临近结束时,影片中的辛德勒要带一批工人迁离劳动营,回到家乡奥地利继续开办工厂。这份要被带走的工人名单,就是电影赖以命名的“辛德勒的名单”。电影里的犹太人称这份名单是“好的名单”,因为它是纳粹集中营以及灭绝政策所必需的那种“坏的名单”的对立物。两者的重大差异在于,辛德勒的名单不是按照纳粹集中营的筛选标准,仅仅选择可以继续工作的劳动力,而是依照工厂厂长的个人记忆进行编排。名单包括所有投资过这座工厂的犹太人“股东”、工厂里所有的孩子,以及每一位辛德勒熟悉的犹太工人。这份名单的制作被描述成一场记忆、口述和书写的过程,辛德勒通过记忆口授给斯泰恩,由后者打印名单。斯泰恩还不断质疑辛德勒,猜测他是不是按人名付款给集中营指挥官(pay for these names)。用一笔金钱,换取名单上的一个名字。这个情节将“赎买”劳动者纳入了“救赎”的过程。如斯泰恩所说:“这份名单代表着至善,这份名单就是生命。名单的外围是深渊。”⑥

另一个颇有意味的段落,是辛德勒工厂里的犹太女工被误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情节。当这些犹太女工和孩子们意识到他们来错了地方时,刚下火车就有人提出了疑问:“管名单的人在哪儿?那些桌子在哪儿?”这些长期经受死亡威胁的人们,本能地将 “管名单的人”(Lists makers)和劳动力登记手续确立为工作资格的保证,也是特定情境下一种生命安全的虚幻归属。这个段落显现了纳粹大屠杀最邪恶和阴暗的本质,它以死亡的恐惧和严密的行政手段将被奴役者体制化了。⑦历史上的奥斯维辛恰恰是一个仅以编号来标识劳动力的集中营,犹太人在那里被剥夺了名字,仅仅是公文上的统计数字。⑧与此相应,电影里奥斯维辛指挥官毫不在乎这些劳动力的死活,他许诺派给辛德勒大批更加强壮的犹太劳动力作为交换。他说:“你不该对这些名字那么执着。那会衍生出很多文件处理工作。”⑨而辛德勒以重金贿赂的方式换取了名单上的犹太人之后,电影随即转换到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名单的特写和点名的场面。被点到名的犹太人重新登上火车,延续了生存的希望。电影再一次强调了“辛德勒的名单”的特殊性——辛德勒从奥斯维辛救走了一些犹太孩子,而他给出的借口是:孩子们是他开办的兵工厂的工人,他们的小手能比成年人更灵巧地从内部打磨子弹壳。

如同影片的片名所示,《辛德勒的名单》的故事一方面基于“辛德勒的名单”作为历史文献本身的标志性意义,另一方面聚焦于大屠杀这一浩劫本身的现代性根基。因此,名单、劳动档案和劳动资格等之于该影片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电影中辛德勒的传记性内容,它是叙述大屠杀发生过程中犹太人故事的核心内容之一。正是借助这样的叙事主题,长期以来被认为难以用影像的方式予以再现的“大屠杀”得以在电影中显现,并充分地意识形态化和历史化了。

名单与四个“劳动空间”

电影中的辛德勒犹太人经历或见证了大屠杀所有的重要环节。最初,他们被强制迁入犹太人区,随后又被强制转移到劳动集中营,并有机会在营外开办的工厂劳动。最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被错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救出后又在辛德勒家乡的工厂等来了战争的结束。以上的每一个迁移过程,犹太人都要从书记员的书桌前经历种种的行政流程和公文手续。与这些手续相对应的,是四个不同的劳动空间。


文章来源:《劳动保障世界》 网址: http://www.ldbzsjzz.cn/qikandaodu/2021/0508/740.html



上一篇:浅谈诗经中内在的舞蹈艺术
下一篇:没有了

劳动保障世界投稿 | 劳动保障世界编辑部| 劳动保障世界版面费 | 劳动保障世界论文发表 | 劳动保障世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劳动保障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