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项目思维探寻更有品质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2)

来源:劳动保障世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以终为始:目标与成果的有力驱动 “项目思维”要求我们在活动中先聚焦目标,以终为始,只有确定了终点,才能决定从哪里开始。劳动教育实践中的每

3.以终为始:目标与成果的有力驱动

“项目思维”要求我们在活动中先聚焦目标,以终为始,只有确定了终点,才能决定从哪里开始。劳动教育实践中的每项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而且目标是具体、可操作、可实现、可评价的,这样,学生才能在任务驱动下更有激情、更有方向地实践。如,“拜访森林”(森林公园距离学校2.5 公里,是重要的劳动教育基地)课程,每个年段的成果预设都很具体,如“豆豆变形记”活动中的豆类美食制作与展示,“巧手事蚕桑”活动后的资料卡设计、蚕丝展示、成果汇报,“守护十岁生日树”中的树木名片设计、树木制品展示,“生存大作战”活动后的小组分享活动收获、评选“生存小达人”等。这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目标和预期成果会成为学生参与活动的持久动力。

二、直面挑战:在真实的情境中打开劳动教育的格局

劳动教育实践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挑战:如师生兴趣的激发与保持、课程与活动的创意设计、过程的组织与优化、评价反馈与成果的凝练等。我们要直面这些挑战,用“项目思维”对课程与活动进行顶层设计、场景重构,打开劳动教育的新格局。

1.顶层设计:基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整体建构

我们要经过系统性的思考后整体建构课程与活动,并且将它们分解成一个个有结果的任务,甚至设置时间节点和阶段性目标,让每个分解的任务可观测,并且有可交付的成果。

在“拜访森林”课程顶层设计中,每个年级对学生的劳动能力提升训练各有侧重,也互有梯度。比如“Hello,树先生”单元,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活动主题和具体要求。一年级开展“这棵小树和我一起入队”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辨认树木并认养树木,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三年级学生可以在森林里寻找合适的树枝,打磨一根属于自己的“魔法棒”,作为“魔法课程”的延续;五年级开展采摘活动,学生学习制作美味的杨梅酱、桑葚茶和水果拼盘;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和整片森林拥抱,挑战野外生存,搭建栖身所和灶台,尝试制作营养餐。这样序列化、有层次、有挑战的沉浸式劳动体验,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拜访森林”课程之“Hello,树先生”

2.场景重构:在交互氛围中沉浸式体验

在劳动教育实践领域,我们为学生打造真实的劳动场景,让学生习得生活中必备的系列劳动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耐挫能力与创造能力,帮助学生走进未来社会。在“21 天家务劳动挑战计划”体验活动中,我们创设了一系列有挑战的场景:如向家长请教、和家长合作完成家务劳动、独立自主参与家务劳动、参加班级劳动技能挑战赛、参与劳动教育论坛等活动;“拜访森林”课程之“生存大作战”项目实践活动中,学生要在森林公园里通过识别地图、团队合作完成定向越野的任务,通过劳动积累积分,使用积分购买生产资料,利用生产资料为自己搭建野外的栖身所,并为自己制作美食,剩余的劳动成果还可以继续兑换积分,为回校后的后续劳动实践打下基础……这样的场景以学生为主体,具体生动,还有评价反馈,对学生而言每个场景都真实而难忘。

三、建立联结:在合作、借力中让劳动体验升级

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要形成协同育人格局,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面的劳动体验,实现多角度的联结,从而激发学生的劳动实践兴趣,让学生学会在劳动实践中与人合作和自我管理。

1.在多元联结中合作与自我认知

劳动教育实践是学生和同伴与这个世界联结的契机。我们为学生设计了合作性联动的机会,比如“拜访森林”课程之“生存大作战”项目中,不管是定向寻宝、搭建栖身所,还是在大草坪上的无火美食节,都需要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共同学习辨别方向、使用劳动工具、尝试营养搭配,在互补互促中探究劳动的学问。这样联结式的劳动发生在伙伴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当学生通过劳动实践与他人迅速建立联系时,他就与这个社会、这个世界联通,不仅在互动中习得劳动技能,更学会合作、分享、与人共处的方法。

2.借助工具与平台让体验升级

疫情期间,我们利用“钉钉”平台开设了美食课堂、美食节,学生、教师和家长可以一起在线学习制作美食,一起在群里晒自己的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悦。我们用平台直播义卖替代了传统的“跳蚤市场”,学生在屏幕前学习当主播,把义卖所得款捐给慈善基金会,帮助生活贫困的人。新的平台打开了劳动教育的新视野、新格局,线上线下相互融合,教师、学生和家长合作互动,放大了劳动教育的价值。


文章来源:《劳动保障世界》 网址: http://www.ldbzsjzz.cn/qikandaodu/2021/0613/754.html



上一篇:新劳动教育打开未来教育新视野
下一篇:奏响新时代劳动教育四重奏

劳动保障世界投稿 | 劳动保障世界编辑部| 劳动保障世界版面费 | 劳动保障世界论文发表 | 劳动保障世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劳动保障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