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新科技革命下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再认识(2)

来源:劳动保障世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现实之维: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技厘革 如上所言,劳动在斯密那里是“艰辛和麻烦”,在马克思这里,劳动同样也是使人厌恶的生产活动,不仅具

三、现实之维: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技厘革

如上所言,劳动在斯密那里是“艰辛和麻烦”,在马克思这里,劳动同样也是使人厌恶的生产活动,不仅具有人类得以生存的自然必然性,而且随着历史发展进入阶级社会,劳动又兼具一种人为的强制性[5]。但随着工厂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场,劳动主体逐渐从体力支出为主的简单劳动转向了以脑力支出为主的复杂劳动,这就使人们最终摆脱了自然必然性的控制。科技的发展也进一步改变了创造价值的劳动生产关系。脑力劳动尤其是科技劳动者逐渐从人的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并构成一个庞大的独立的群体,劳动者不再直接参与物质生产劳动,尤其是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革命方兴未艾,进一步实现了从生产劳动过程的主要当事人、参与者逐渐转变为劳动生产的监督方、调节者。科学技术的深度植入重塑了创造价值的“劳动”,使社会生产力中各类劳动者的构成要素和劳动关系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劳动生产的原有模式被打破。关于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构成要素由于智能劳动、数字劳动的加入而多样化,这就不得不提到马克思的“总体工人”。在马克思看来,“产品从个体生产者的直接产品转化为社会产品,转化为总体工人即结合劳动人员的共同产品。总体工人的各个成员较直接或者较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因此,随着劳动过程本身的协作性质的发展,生产劳动和它的承担者即生产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扩大。为了从事生产劳动,现在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所属的某一种职能就够了。”[6]简言之,劳动工人通过科技的运用使部分生产环节简易操作,甚至是无须亲自参与每一个生产环节就可以实现价值创造。在这里,科技劳动不同于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归属于物化劳动的范畴,是生产资料,需要与劳动者相结合才能创造新的价值,而新科技革命下的科技劳动、数字劳动是智能化的劳动形式,它使劳动者的身份从直接参与生产者转变为生产调节者,只是改变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位置。进一步讲,创造价值的劳动不仅是工人付出的“即时劳动”,也包括劳动者的“延时劳动”,即科技智能等上游劳动的活劳动所创造和形成的新价值会通过新一轮的产品生产将其所承载的价值转移给下游劳动,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创造出高额的利润和更大的价值。

四、结语与展望

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科技劳动、数字劳动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中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劳动形式。价值的创造看似是科学技术的作用,实际上归根结底来源于历代从事基础性理论研究的科学人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7]。为此,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建设一支能不断应对新型经济生产需求及变化的高科技劳动者队伍,将人口大国劣势转为人才强国的优势,“深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8]与此同时,指导社会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关键在于关照现实、回应现实、在指导新的实践过程中促进理论深化发展和创新进步。当前,随着大数据、自动化、智能科技飞速更迭,劳动的科学内涵、具体形式等各个具体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两百年前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显然已经不能再完全适用于现今社会现象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创造价值的新特点,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根基,继续丰富并深化劳动价值理论体系,这对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推演和时代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376.

[3][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贾拥民,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66-10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9.

[5]李成斌.坚持劳动价值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5).

[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82.

[7]刘冠军.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5.

[8]习近平谈航天: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EB/OL].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9-02-21.


文章来源:《劳动保障世界》 网址: http://www.ldbzsjzz.cn/qikandaodu/2021/0708/783.html



上一篇: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内容体系及
下一篇: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劳动保障世界投稿 | 劳动保障世界编辑部| 劳动保障世界版面费 | 劳动保障世界论文发表 | 劳动保障世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劳动保障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