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领会新要求聚焦新重点发展新动能推进新就业形

来源:劳动保障世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突如其来,‘新就业形态’也是突如其来。对此,我们要顺势而为,让其顺其自然、脱颖而出。”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就业

按: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突如其来,‘新就业形态’也是突如其来。对此,我们要顺势而为,让其顺其自然、脱颖而出。”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就业形态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国就业促进会指导、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办的“领会新要求聚焦新重点发展新动能——推进新就业形态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代表聚焦新就业形态脱颖而出的开拓性作用、补齐制约新就业形态发展的短板,以及顺势而为更好推进新就业形态健康持续发展与保障劳动者权益等议题进行了精彩发言,交流了最新研究成果,提出的建议很有价值,介绍的情况颇具启发。本刊对会上七位专家的发言进行摘要汇编,以供参考。

刘燕斌(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补齐短板、创新制度、推进新就业形态行稳致远

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符合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新就业形态在抗击疫情中脱颖而出,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和新就业形态成为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新引擎,为有效对冲疫情影响带来的就业岗位不足压力提供了有力支撑;新就业形态为重点群体就业提供了多种选择和重要途径,其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有利于应对就业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应深刻认识新就业形态的重要作用、顺应发展大势,及时补齐短板,促进新就业形态行稳致远,进而稳就业、保民生。

新就业形态发展中存在的短板主要有法律短板、政策短板、制度短板,以及人才短板、服务短板。要充分发挥新就业形态稳就业、保生活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就要及时跟上研究,抓紧补齐短板,不断完善制度。

一、补齐法律短板,填补法律空白,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护

法律是新就业形态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建议:

一是修订完善《就业促进法》,补充促进新就业形态发展的相关内容;明确规定新就业形态相关方的权利义务,厘清各方法律关系。

二是针对新就业形态的劳动特点,研究制订平台就业的报酬支付、工作时间、休息休假、职业安全等有关劳动标准,为保护劳动者权益夯实基础。

三是建立适合新就业形态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和劳动监察制度,以便在发生劳动争议时能够及时得到妥善处理。

二、补齐政策短板,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平台企业和新就业形态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作用

平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着数以千万计的就业岗位,关系着数以亿计的百姓民生。保平台企业,就是保新就业形态,就是保灵活就业。鉴此,应加大对平台企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实现支持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发展政策与稳就业政策衔接;数字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发展平台企业与促进新就业形态协同。

二是加大对平台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免税、减费、增贷、专利、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鉴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态势,建议考虑适当延长“免减缓返补”、增贷等支持政策的实施时间,帮助更多平台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克服困难、渡过难关。

三、补齐制度短板,加强制度创新,为新就业形态人员量身定制社会保险制度,形成就业灵活,社保稳定的新局面

一是把握平台经济发展趋势,根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特点、收入水平、分配方式等因素,合理确定社保费率、缴费方式、待遇水平并提供便捷的社保服务。

二是加快推进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和失业保险试点工作,尽快建立相关社会保险制度,使劳动者在遇到职业伤害或失业风险时,及时得到补偿和救助。

三是提高社保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度,使更多平台从业人员能够享受到社保补贴扶持政策。对于平台企业使用或帮助残疾人、贫困家庭劳动力、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加大就业社保补贴力度。

与此同时,还要补齐人才短板、服务短板,为助力平台经济提质升级、新就业形态顺利发展,稳就业、保民生提供人才支撑和服务保障。

王德文(世界银行社会保护与工作实践局经济学家):新就业形态的劳动保障

新就业形态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热点的问题。目前,相关研究反映出的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覆盖率很低,参保人数不多;二、保障水平或待遇比较低;三是转移接续存在困难。

与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问题比较,新就业形态群体面临的社会保障问题是这个群体的特定问题吗?还是说这是一个所有非标准就业人群都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它基本上是一个共同的问题,不过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


文章来源:《劳动保障世界》 网址: http://www.ldbzsjzz.cn/qikandaodu/2021/0223/535.html



上一篇:全面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建设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
下一篇:葫芦岛市龙港区多项举措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劳动保障世界投稿 | 劳动保障世界编辑部| 劳动保障世界版面费 | 劳动保障世界论文发表 | 劳动保障世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劳动保障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