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论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概念

来源:劳动保障世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文所探讨的“劳动”概念的文本,依据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早期马克思所言的劳动,侧重于劳动者的付出,侧重于劳动过程。当在分工、交换的过程中谈论劳动时,侧重于使

本文所探讨的“劳动”概念的文本,依据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早期马克思所言的劳动,侧重于劳动者的付出,侧重于劳动过程。当在分工、交换的过程中谈论劳动时,侧重于使用“生产”概念。“生产”本身被当作抽象的概念加以定义,在某种意义上丧失了人的整全性、独特性。在描述个体的异化劳动时,我们使用“劳动”的用法;在描述个体融入世界、自然,成为大机器生产中的一环,在“货币、商品”的交换中丧失主体性时,我们使用“生产”。人的生命创造是一个持续动态、变化的过程。人作为人,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二次解放:人从自然的异化到人自身的异化,再到人将自身从异化劳动中解放成为类活动。在自在自为的意义上,人的生命产生活动就是生产。

一、人与世界的分化与对立

以往哲学在看待人时,总是在人与物的区别中认识人,把人的本质理解为劳动、实践、社会存在物等。因为人的本质不是前定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不能拘泥于一个圈子里理解。对人的定义式探寻,是抽象化思考的结果。个体在思考世界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将世界抽象化、陌生化。人首先从与世界浑然一体的状态中把自身分裂出来、对立开来,而后通过与对象进行无数次的本质交换活动,实现与世界的本质性统一。从这种对立与分裂的状态理解人的时候,常常按物的方式,即按照种的规定性理解人。人是自然性和神性的统一体。从自然性看,人与物同源,但是人成为人之后与从出之物有着本质的不同。类似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子女从父母中孕育出来,但是子女的本质与父母的基因体并不完全相同。从神性的角度来看,人是特殊之物、超越之物。人总能在自我中找到与世界的契合点,自身超越固有的自然性,达到与他人、世界的本质性统一。物的本质是直接自在的自然规定。人的存在相应他的本质,必须通过自为的努力,才能获得本质。牛、马不需要做牛、做马,人必须通过做人才能成为人。

人与外在物的陌生化体现在工人其实并不了解经过自己的手创造出的产品。我们所遇上的一切产品,或者通过人自身努力创造出来,或者通过人的努力以某种方式转变创造出来。我们正在利用的笔、电脑,甚至周边的“自然环境”都是经过某种方式创造出来的。在生产线中,工人往往只负责生产某些个别零件。人们从事的是机械的、流水线式的工作,自身的创造力、生命力并没有得到彰显。真正的劳动是不停地证实自身的能力和天赋,而不是成为生产线上的某个环节;分工造成每个人劳动的割裂化,在这种状态下,人必然被卷入世界化的浪潮中,进行选择和交换。因为,我们只是从工厂领来工资,再到商店购买东西。在此,工人完成了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角色的转变。消费者甚至不思考这些商品产生的由来,以及这些商品如何存在等问题。我们实际上被产品所操纵。例如,只有在生活用品被鲁莽地使用而不能工作下,才意识到它们的运行操作原理。

人与世界的神秘化在于关于工人生产的越多反而越压抑的问题。“他想象的幻影成为有形的实体。在他的心灵中形成了一种可以触摸到、可以感觉到的幻影的世界。这就是一切虔诚的梦幻的秘密,也就是疯癫的共同的表现形式”①(235)。如果仅仅从生产的“赤裸裸的观念”上理解,那么世界就变成了一种“幻影”,一个架空、悬摄在主体自我意识上的真空,人们在这个世界下,感受到的只是幻影、虚无、不真实,工人生产得越多,自我感越差。人们将怒火发在已有的生产工具上,面对虚无的世界无能为力,也就是“疯癫的共同表现形式”“哲学家们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②(57)。马克思在移动自身和观察的视角后,所批判的是“解释世界”的“解释”。因为人和世界本来是一体的,但是以往总要解释世界、解释人,不自觉陷入对象性、分裂对立性的关系,不自觉陷入神秘化。“‘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人自身的割裂化体现在人对待生活的选择。人在生产物品的选择上不加以限制,一个人可以有一天的时间在生产、工作,但是明显的是他并不认为那就是他生活的体现。相反,逃离“瘟疫”后的生活:当他从工厂走回家时,当他躺在床上时,当他与他的家庭进行简单的交流时,才认为他的生活刚刚开始。工人的创造性在种种的规定性尺度下被压抑,导致人与人的内在性的割裂,导致分裂对立性。人们自然而然将这个世界当作对象进行生存,并非生活。


文章来源:《劳动保障世界》 网址: http://www.ldbzsjzz.cn/qikandaodu/2021/0322/624.html



上一篇:生态劳动的困境逻辑及实现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
下一篇:劳动市场价格建设商品价格的市场决定掠影

劳动保障世界投稿 | 劳动保障世界编辑部| 劳动保障世界版面费 | 劳动保障世界论文发表 | 劳动保障世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劳动保障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