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劳动快感的供给及其调适再论知识付费平台的实(3)

来源:劳动保障世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知识博物馆”:私人文化空间的再造 托尼·本尼特(Tony Bennett)将博物馆看作市民化观看的空间组织,在这个空间中,展品按照一定的路线、规则陈列

1.“知识博物馆”:私人文化空间的再造

托尼·本尼特(Tony Bennett)将博物馆看作市民化观看的空间组织,在这个空间中,展品按照一定的路线、规则陈列,一套关于权力和知识的态度在这里被生产出 来。?知识付费所搭建的知识围场,如同一座虚拟的知识博物馆,用户付费后获得进入许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偏好来观看、学习。与公共博物馆试图打通空间限制不同,知识付费搭建了一个具有一定排他性的私人空间。数字化时代,知识空间的私人属性具有两方面的现实意义。

其一,知识空间的私人定制是消除信息冗余的可行方式。互联网的准入门槛低,人与信息、人与人被高效链接在一起,这为信息生产和分享提供了便利,但也导致信息过剩。碎片化的内容爆炸式增长与用户有限的时间、精力之间存在张力,繁杂的知识信息让用户应接不暇,加大了用户的信息处理成本。而知识付费使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用户代理人的角色,对繁杂的知识内容进行分类管理,大大提高了用户查找信息的效率。具体来看,现有的知识付费App都按照一定的标签对内容进行管理,例如“千聊”中主要分为职场、少儿、健康、外语等栏目,“得到”主要分为商业、历史、心理学、互联网等内容。除了分类管理,知识付费平台对进入平台的知识生产者也进行了严格的把关,使得平台中的内容在质量上得到了 保证。

其二,知识内容的逆分享为用户凸显个人优势提供可能。付费墙的建立实质上是一个去分享化的过程,只有购买知识产品的人才有资格消费,而被阻挡在付费墙外的用户则无法共享内容。产品和服务的排斥性成为用户愿意为知识付费的动因之一,用户付费学习特定的知识内容、专业技能,建立更具竞争力和社交力的知识体系,使得个人知识技能优化升级成为可能。知识内容的逆分享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平台通过付费技术限定用户的进入和分享;另一方面,平台通过垄断知识资源提升自身吸引力。前者针对用户的逆分享,后者则针对内容生产者。针对内容生产者的逆分享是平台赋值的主要方式,现有的知识付费平台通过强调内容生产者的学历、专家资质和名人效应等来吸引用户,内容生产者的专业化、专属性、差异化成为平台付费墙得以存在的基础。

2.专享服务成为用户数字身份的象征

知识付费平台贩售的产品除了内容外,还包括产品功能设计服务以及会员专享服务。产品的功能设计主要起到协助学习的作用,例如“微信读书”中“书架”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分类管理内容,多种有声读物中提供了文稿浏览、倍速调整等功能。会员专享服务突出了服务的身份标识,成为会员的用户享受VIP待遇,会员制除了为平台创收,还意在培养用户的付费意识和习惯。平台通过服务的特权化、定制化、等级化塑造付费群体的专属数字身份,成为驱动用户付费的又一因素。服务的特权化是平台为已付费的会员提供的一系列便利和专有权利,例如平台通过“海量”“独享”“畅听”“无损音质”“高清画面”“反复学习”等概念来吸引用户,通过移除各种限制来提供更优质的用户体验;服务的定制化是指平台针对不同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常见于专业教学中,例如“沪江网校”推出的定制化课程,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设计学习方案,实行小班教学甚至一对一教学;服务的等级化是平台按照一定的规则划分用户,不同级别的用户享有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例如“知乎”根据用户付费的周期(包月、包季、包年)进行分级,“得到”根据累积学习时长、消费金额、获赞数量等向用户颁发不同的勋章,“喜马拉雅”按照在线时长和消费“喜点”值将用户分为宝宝、读书郎、秀才、举人等不同级别。

人类的身份感主要包含两个因素:归属感和分离 感。?平台为付费会员提供专属服务,使其有获取和使用特定资源的优先权,会员在体验身份归属感的同时也与未付费用户形成区分。用户数字身份的优越感、使用的满足感成为知识付费的动力。

3.社会性致知加强了个体的社会融入感

知识付费建立起全新的知识表征秩序,知识开始了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转向,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的社会化和学习参与者的社会化。

教育资源的社会化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次社会化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影子教育兴起,以新东方为代表的课外辅导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传统的基础教育主要在学校完成,学生通过考核才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影子教育的出现使得教育资源被重新笼络并按照商业化的逻辑运转,培训对象由学生扩大到一切需要实现自我提升的群体,并主要集中在外语、计算机等领域。知识付费的兴起推动了教育资源的第二次社会化,平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线上整合,大大提升了人们获取资源和学习知识的效率。在网络尚未兴起之时,个人想要学习知识就需要进入学校、培训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囿于时间以及社交能力,个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的专业人员并获取信息。知识付费平台的出现打破了时空壁垒,使得个人通过付费就可以搭建私人知识清单,知识资源成为一种开放的社会资源。


文章来源:《劳动保障世界》 网址: http://www.ldbzsjzz.cn/qikandaodu/2021/0708/781.html



上一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理论依据历史实践与现实路
下一篇: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内容体系及

劳动保障世界投稿 | 劳动保障世界编辑部| 劳动保障世界版面费 | 劳动保障世界论文发表 | 劳动保障世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劳动保障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